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要闻 >> 正文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成立

发表时间:2025-07-02 浏览次数:

6月29日,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非遗研究中心成立暨研讨会举行。 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林致远、漳州市文旅局、漳州市艺术馆、科研机构非遗研究领域专家学者,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以及地方非遗传承领域代表,闽南研究院、艺术学院相关领导共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时刻。

当日上午,林致远发表致辞,他指出非遗研究中心既是学校响应国家“非遗保护传承工程”的主动作为,更是推动闽南文化“活起来、传下去”的重要平台,他提出了“聚智”、“传薪”、“创新”三点期望,让非遗从“博物馆”走向“生活圈”,在青春血脉中焕发新生。(图:党委副书记林致远致辞)

随后,非遗研究中心主任、艺术学院院长许佩晖讲话,她指出,文化因传承而生动,非遗因创新而永恒,将以此为平台致力于非遗的研究、教育、传播和实践,让更多的人了解非遗、参与非遗、热爱非遗。

非遗研究中心在艺术学院正式揭牌。该中心由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牵头成立,旨在整合学院在音乐、美术、设计等领域的学科优势,构建“学术研究+实践传承+教育创新”三位一体模式,为闽南非遗保护注入新活力。

揭牌仪式后,与会嘉宾观摩了漳州木偶、漳浦剪纸等闽南非遗表演及地方非遗展。在沉浸式体验中,嘉宾们深度感受闽南文化的独特魅力。

随后,围绕“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合作创新路径”主题,专家学者展开研讨,就非遗活化利用、数字化传播、青年人才培养等议题展开对话,探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融合路径。

据了解,闽南地区作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拥有漳州布袋木偶戏、木版年画、漳浦剪纸、芗剧(歌仔戏)等1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然而,现代化进程加剧了部分非遗项目的传承困境。对此,新成立的非遗研究中心规划四大核心方向:深入挖掘闽南非遗历史谱系并构建理论体系;联合非遗传承人、工艺坊建立“高校-传承人-社区”联动机制;将非遗技艺融入艺术专业课程以培育复合型人才;通过数字化展陈、文创开发提升公众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