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产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与中华大地上的每一片土地都息息相关。福建定然也不例外。
一、习近平总书记与福建民族工作的故事。
时光回溯到三十多年前,习近平1988年调任宁德市任书记时,就与闽东的畲族群众结下了深深的情缘,推动包括畲族群众在内的闽东人民脱贫致富。在《摆脱贫困》一书中《畲族经济要更开放些》等篇章中,提到了对于福建民族的脱贫问题的一系列政策举措。1990年,习近平开始主攻省会福州。虽然福州的少数民族不多,仅有8万多,但习近平总书记依然保持着做好民族工作的思考。1993年,习近平来到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看望畲族群众,看到群众的生活越来越好,习近平欣慰地笑了。主政福州期间,他刊于《福建民族》的署名文章《搞好民族地区经济工作,开创我市民族工作新局面》中,更提出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直接关系到我们整个国家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实现。
1999年6月,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习近平到福安市康厝乡东山畲村调研。


1989年春节,时任宁德市委书记习近平看望慰问蕉城区九都镇在强台风中受灾的群众
二、福建各民族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百年历程中,福建民族界人士始终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突出贡献。
1934年11月29、30日,即国民党五十二师进占宁化的前两天,宁化游击队300多人与宁化县委、县苏维埃政府,主动撤离了宁化县城,途经官家坊、沙下、古武溪、沙罗坝,分多路进入田螺髻开展游击活动。队伍编成了3个连队,连以下分排、班,上设游击队指挥部,由县苏维埃政府黎盛根、县保卫局长梁国斌等担任指挥,驻扎在田螺髻庵殿大厅。1935年春,游击队经常出没在田螺髻附近(包括今方田乡的方田、村头、岭下、泗溪,今曹坊乡的宝丰、坪上、邱地、小南坑,今城郊乡的巫高、社背、黎坊、李七坑等地)百余个大、小村庄,狠狠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先后处决了陂田的李瑞高、享狗子,泗坑的范考子、施献琪,大畲的池仁立等反动分子,和敌人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迫使敌人在方田等地无法建立政权。在宁化多民族的共同努力下,保卫了我们自己的家园。
从近代到现代,有太多福建民族相互命运与共的故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建设美丽畲村——记罗源县白塔乡南洋畲族村党支部第一书记陈俊峰》、《田坪村嬗变之谜——记顺昌洋口镇田坪村村民主任雷财祥》、《携手共创畲村致富路 绘就民族团结同心圆——记福安市康厝畲族乡东山村发展之变》、《凤凰舞兮 薇梦飞扬——记闽南畲族文化传播大使“凤凰公主”蓝仲薇》等。每个故事都拨动着人们的心弦。既有反映少数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喜人变化,又有反映乡村干部、驻村书记致力发展乡村经济、带领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生动实践;既有反映内地西藏班学生和老师的深厚情谊,又有反映来闽新疆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主动融入城市、反哺社会的绵绵之情;既有反映坚持多年默默奉献民族乡村教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的基层干部,又有反映怀揣民族感情奔走在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促进闽台少数民族交往交流道路上的民族工作者,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和典型性。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
中华民族历来都是一个具有无穷创造力和强大包容性的民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要人为取消民族特色、消除民族特点,而是要在一个更高的层次把中华各民族更好凝聚起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更加团结一致地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讲好民族故事,共创美好未来。
(部分图文来自人民网,福建省民族与宗教厅网站)
文:李林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