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院简介
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于2004年筹建并于2006年11月正式成立。我院积极扩大校际交流,推动闽台合作办学。设立闽南传统艺术中心,立足闽南,面向两岸,推进特色办学,有效打造传统艺术品牌;以闽南文化创新设计研究院为平台,积极构建“立足专业、融合企业、提升就业”三业融合的设计类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开展校企合作,现已和多家企业联合设立奖学金,办学设施日趋完善,师资队伍日臻成熟。目前,艺术学院有专任教师62人,其中高级职称比占37%,博士占比32%,已形成一支专业性强、年龄结构合理的梯队型教学科研队伍。艺术学院下设音乐舞蹈系与美术设计系,拥有音乐学、美术与书法学等艺术学门类一级学科;设有美术与书法、音乐两个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点,以及学科教学(音乐)、学科教学(美术)两个教育硕士学位授予权;现有音乐学(师范)、音乐学(闽台合作)、美术学(师范)、公共艺术、公共艺术(闽台合作)五个本科专业,学生就业前景良好。
二、2025届应届毕业生概况
艺术学院2025届应届毕业生共367人,其中应届本科毕业生349人,应届研究生毕业生18人,具体情况如下:
三、本科生专业设置
(一)音乐学(师范类)
专业简介:音乐学(师范)专业创办于2004年,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高水平音乐师资,立足闽台文化特色,开设具有闽台特色的音乐类课程,与音乐学基础教育形成融合性教育模式,培养学生掌握扎实的音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教学技能。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具有扎实的音乐教育知识及音乐专业理论与技能,能够胜任中小学和相关音乐教育机构的音乐教学、教研及管理等工作,善于组织课外音乐活动、推进校园美育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核心课程:钢琴、声乐、合唱与指挥、基本乐理、视唱练耳、自弹自唱、钢琴即兴伴奏、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和声学、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二)音乐学(闽台)
专业简介:音乐学(闽台)专业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利用闽台地缘优势,形成融合性教育模式,整合两岸优秀师资为社会培养具有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具备声乐、器乐表演方面的能力,能在专业文艺团体、中小学和研究所从事独唱(奏)、合唱(奏)、教育教学和研究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能为音乐文化传承、传播作出贡献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音乐理论知识,具备较高的音乐表演才能和较强的综合实践技能,能够满足音乐表演、音乐教育和音乐文化传播等方面需要的应用型音乐人才,能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传播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文艺工作者和学校工作者。
核心课程:钢琴、声乐、乐器(中外管弦乐器)、合唱与指挥、音乐理论、舞蹈、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和声学、曲式学、中国音乐史与名作赏析、西方音乐史与名作赏析。
(三)美术学(师范)
专业简介:美术学(师范)专业创办于2009年,秉承“立德树人,德艺双馨”的教育理念,培养有理想、有抱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面向基础教育的美术师资。立足闽南文化,利用闽南地缘优势,开设具有闽南特色的美术类课程,形成融合性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艺术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美术教学理论和美术教学技能,成为地方美术基础教育的中坚力量。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与政策,坚持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扎实的美术教育知识与专业技能,拥有创新精神与专业自主发展的能力,能够胜任中学美术教学教研和社会美育工作的美术教师。毕业五年后,职业发展状况良好,大部分能成长为学校和区域的美术骨干教师,具备引领中学美育改革的优秀美术教师的潜质。
核心课程:中国美术通史、外国美术通史、艺术概论、论文写作、中国画论、西方画论、中西方近现代艺术思潮、美学原理等。
(四)公共艺术
专业简介:公共艺术专业于2014年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正式招生,以培养公共艺术领域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办学思路,注重融合区域文化特色资源,加强社会实践,培养适应空间艺术创作、空间规划设计、公共艺术实验与创新创作等领域工作的艺术设计人才。学生通过多学科知识交叉、学术探索与实践创新并重的综合性训练,掌握艺术创造思维与设计创新方法,提升艺术审美、综合创造以及科学工作方法的能力,成为适应国家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多种需求的高层次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造力、能够利用先进技术与设计手段以满足相应的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毕业生可到各类艺术机构、设计机构、各级市政规划局、建筑和城乡规划设计部门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空间艺术创作、 空间规划设计、城乡环境研究、艺术设计工程管理、艺术设计教育、公共文化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视觉与空间设计基础、空间形态生成、场所与空间、装置媒介拓展、空间艺术介入、公共符号与视觉传达设计、数字化空间设计、景观规划设计等。
(五)公共艺术(闽台)
专业简介:2018年起,我校与台湾高校合作办学,招收第一批公共艺术专业(闽台合作项目)学生。本专业以培养公共艺术领域复合型人才为主要办学思路,注重融合区域文化特色资源,加强社会实践,探索营造城市公共空间与环境景观的多样性,创造城市文化精神与城市风格。学生通过多学科知识交叉、学术探索与实践创新并重的综合性训练,掌握艺术创造思维与设计创新方法,提升艺术审美、综合创造以及科学工作方法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有创造力、能够利用先进技术与设计手段以满足相应的环境美化与人文关怀需求的专门艺术设计人才。毕业生可到各级市政规划局、交通部门、建筑和规划部门、各类设计院所、专业设计机构等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从事创作、设计、研究、教学及艺术工程管理等工作。
核心课程:形态结构造型基础、视觉与空间设计基础、数码图形处理、浮雕与壁画、材料与工艺、环境雕塑造型设计、公共展示设计基础、公共设施设计、景观艺术设计等。
四、研究生专业设置
音乐艺术硕士点,分为器乐演奏、声乐演唱、音乐教育等方向。我院利用闽台地缘优势,立足闽台文化,开设具有闽台特色的音乐类课程,与音乐学基础教育形成融合性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艺术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音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教学技能,并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与地方音乐资源相融合,注重学生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融合与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能够胜任音乐各领域的实践型、创新型人才。除各主修方向技能课,我院还开设闽南音乐研究专题、钢琴合作、合唱指挥与实践、室内乐、音乐教育学概论等。
就业方向:各中小学、社会文艺团体、各级宣传部分和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从事音乐或相关文艺工作。
(二)美术与书法
美术与书法艺术硕士点,分为绘画、美术与书法教育、中国画等方向。我院利用闽台地缘优势,立足闽台文化,开设具有闽台特色的类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具有宽厚的艺术修养、科学的思维方式、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扎实的音乐教学理论和音乐教学技能,并在闽南文化的传承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与地方美术资源相融合,注重学生的教师教育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融合,成为能够胜任美术各领域的创新性人才。
就业方向:各中小学、社会文艺团体、各级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机构从事美术或相关工作。
学科教学(音乐)硕士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优秀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为我们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我们根植“以师为本”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立足闽台地域特色,面向两岸培养优秀的音乐师资。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联合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内外联合培养的导师团队,注重教学研合一,形成较好的学科教学(音乐)硕士点培养特色与优势。我院开设音乐教学技能训练、音乐课程与教材研究、音乐教育文献与论文写作、音乐校本课程开发等课程。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各中小学音乐教育,以及社会文艺团体、各级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相关工作。
(四)学科教学(美术)
学科教学(美术)硕士点,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作为我院的培养目标。长期以来,艺术学院根植“以师为本”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立足闽台地域特色,面向两岸培养优秀的美术师资为己任。在教学、实践和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并联合校外实习基地,建立校内外联合培养的导师团队,注重教学研合一,形成较好的学科教学(美术)硕士点培养特色与优势。我院开设闽南民间美术理论与研究、美术课程与教材研究、美术教学设计与实施、美术教育文献与论文写作等课程。
就业方向:主要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社会文艺团体、各级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企事业单位等机构相关工作。
五、学院就业工作老师联系方式
最后,闽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诚挚地欢迎各用人单位前来我院招贤纳士,选聘录用优秀应届毕业生,期待我们的携手合作,欢迎贵单位来电咨询!